close

在選擇六月要看的表演的時候,

看到一齣國內戲劇並且劇本獲得台北文學獎,

雖然看到故事介紹就覺得這會是一個讓我兩難的故事,

但是激於想要支持國內戲劇的想法,就決定買票了。

雖然故事的確是有些沉重的,不過這次讓我認識了創作社和幾位主演,我覺得還是很值得。

undefined

(圖片插入至兩廳院售票網,點我

節目介紹:斜體文字引用自兩廳院網站

一對花街母女邊緣卻不願悲涼的異境人生


編劇 魏于嘉  導演 陳侑汝 
演員 蔡亘晏 陳以恩 楊景翔 曾歆雁 廖原慶 于庭 
燈光設計 黃諾行  音樂設計 王榆鈞  舞台設計 林仕倫  服裝設計 林景豪 
主視覺繪製 顏振發  平面設計 許銘文  攝影 陳藝堂 

一名身無長才未婚生女的年輕女性 為了生存浪跡天涯到龍蛇混雜的日本新宿歌舞伎町 
母女倆如何安身立命?母親與女兒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優等作品,劇本部分靈感來自〈媽媽歌星〉和〈歌舞伎町的女王〉兩首歌曲,但既非哀嘆舊時女性等不到愛人的無力與辛酸,也非頌揚新時代對物化女性有自知之明反過來利用物化的女性,僅以這兩首顯概念與隱概念的歌曲相互對照,交織、銜接成全劇兩條纏繞的母女線,帶出母女世代的遞轉與他們對花街的態度,映照出他們雖然邊緣但絕不悲涼的女性生涯。 

決審評語摘錄 
作者借用了異國情調去建構角色,但他寫非法移民寫得不俗,不同於一般的悲情寫法,作者寫來讓人愉悅而生猛有力。--王友輝 

不專業觀眾心得:(有雷)

整齣戲劇全長約兩個小時,沒有中場休息。在正式開演之前,第一印象是這個舞台設計時分的特別,將舞台分出了幾塊很有意思的區塊,彼此分隔明顯卻又可以拼接在一起。

現在看完整齣劇後,要我仔細思考整齣劇情的故事線,我卻很難簡單的說出一個結果,故事感覺就指是描寫了一對母女的生活,但要真的說出什麼重大的事件卻又很難,故事的結局雖然好像沒有結局,卻又是一種結局。

雖然在介紹就有提到,這齣劇涉及性暴力、死亡、抽菸等成人議題,但是真的在劇場看到的時候我覺得震撼很大,從星期六下午看戲一直到現在星期日晚上,儘管我很早就知道在好幾世紀的父權社會下,性暴力這件事情在以往兩性觀念甚至到現在都還存在,但是真的在面前演出的時候,還是帶給我很大的衝擊。可也因為這樣,讓這齣劇更加的寫實。

整齣劇使用的語言有日語、國語和台語,讓時代感撲面而來,而不會有出戲的感覺,雖然日文有些聽不是很懂,但是並不會影響對劇情的理解,故事有交錯卻又連貫。在節目冊上編劇提到的創作零感之一,就是他在東京歌舞伎町聽到用日文、中文和英文的廣播:「為了您與您家人的健康安全著想,請勿吸食毒品......」。在劇場裡,這段廣播也會時不時在某些段落出現,我很難說出看著來上人演著的劇情搭配這樣的背景音,在看戲的我當下到底在想些什麼,但是我知道是一種不令人開心卻也不至於悲傷的感覺。

在看這齣戲的時候,劇本當然是很不錯,但是比起劇本的表現,我更加欽佩的飾演員的表現,尤其是演蝶的蔡亘晏和演花的陳以恩。演媽媽的蔡亘宴我覺得真的很厲害,在這邊就不提因為劇本涉及性暴力演員們在舞台上必須的一些親密接觸,但是在看整齣戲的時候,我真的可以看到他演出一位母親的樣子,也許不是一位很嚴格教育孩子的母親,但是對女兒的關懷和擔心是很清楚的。我更欣賞的是他演出了碟的豁達,雖然這個豁達也許只是因為背社會現實所逼得無奈。而演女兒的陳以恩,我覺得他最厲害的就是要演出還是小孩的花,而且有些場景需要來回切換,但是他在演小孩的時候動作、脾氣等等的確都真的像是小孩,之後長大了,也有演出跟母親相處時更像朋友的感覺。

我覺得這齣戲厲害的地方有演員的表現,另外就是劇本的設計,雖然裡面寫了看起來很悲慘的人生,但是要說到真的是很灰暗很沒有盡頭的感覺到也沒有,要說他們最後沒有得到幸福卻也不是,這齣戲就像很多人的人生一樣,有最低潮的時刻,也有遇到貴人的時刻,雖然不到想像中美好的人生,但是也許還是可以吃飽穿暖,加上還有一點小小的娛樂。

不過看完這齣戲,你問我會不會在進劇場看一次,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這樣的劇情我不是很想在體驗一次。但是如果問我會不會願意在看這些演員的表演或是創作社的演出,我會十分願意。

媽媽歌星製作人編劇專訪

請點我

arrow
arrow

    洛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